二战后,欧洲劳动力紧张,大规模的重建迫使建筑方提出了机械化施工的要求,预拌砂浆因此得以在欧洲诞生并快速普及。变革的本质是施工现代化推动了材料的更新。而在预拌砂浆引入中国时,人工还很便宜,行业都在琢磨如何生产,没花精力推进施工升级。后来,缺少机械化施工的普通砂浆,发挥不了应有的施工优势,上涨的成本导致市场的抵触,不得不依靠政府发文推广。发文容易,执行很难。因为我们号称5000年的砂浆现拌历史,观念根深蒂固,材料商做不了施工方的主。我们走了一条弯路。
作为全球第二经济体的中国,国民消费意识中第一位仍是价钱便宜,主流建材市场也是低价为王。这是国情。洋为中用,得适合国情。砂浆预拌导致材料价格提高,工地自然不接受,但采用机械化却能降低施工成本,一升一降,市场才会主动接受,不能全靠政府去监管。也只有这样,预拌砂浆才能普及,普通砂浆厂的日子才会红火。
同时,机施也将进一步推动特种砂浆的发展。比如抹灰实现机械化施工,2米扛尺极大改善了墙面平整度,解决了困扰瓷砖胶发展的最大问题--基层找平,薄法施工变得可行,成本得以降低,瓷砖胶的普及就能指日可待。其他如自流平砂浆、饰面砂浆、保温砂浆、粉刷石膏、腻子、防水砂浆、修补砂浆、灌浆料等等,机械化施工也是市场竞争的利器。
再看施工环节。人工贵,用工荒,发达地区尤甚。同时工地人多了更易导致安全事故,管理难度加大,所以施工方是愿意尝试机械化作业的。核心的是,在市场经济下,成本控制成了第一要务。成熟的机械化施工体系,一定降低施工成本,施工方是最大的获利者,当然期待这种高效低价的机施模式,而能够做到这一点的劳务公司,今后的市场要多大有多大,尤其看能够降低多少施工成本。
最核心的是未来。目前各地瓦工的年龄都是40多岁的居多,吸引年轻人来接班关系到行业的可持续发展。脏、累、苦、无前途,似乎是目前瓦工的标签。废除这些标签,代之以轻松、干净、技术含量和职业愿景,才是面向未来的共赢选择,而不是日趋离谱的要价。
机械化施工迫在眉睫,势在必行。
|